一、项目背景
2019年7月1日,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切实加强出租屋及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于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要坚决预防和遏制。
2019年12月28日,公安部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都要求电动车应在建筑外部的独立区域集中停放、充电;严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门洞口)、楼层楼道、电梯前室等部位停放、充电。据国家安委会统计,从2016年至2019年,全国累计发生由充电引发的电动车火灾一万余起,造成233人死亡。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每三起重大火灾中就有一起是电动自行车引发的。
电动车已成为大家日常出行主要交通工具,市民该如何做好安全防范,大限度减少火灾发生,保护自身安全。消防部门统计,电动车火灾伤亡事故一般发生在晚上充电时,大部分原因是电池故障引起,其次是线路短路和动力线路故障。去年12月28日,公安部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都要求电动车应在建筑外部的独立区域集中停放、充电;严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门洞口)、楼层楼道、电梯前室等部位停放、充电。
很多市民习惯将电动车停放在住宅楼楼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充电。有的车主为了图方便,下了班就在楼道内充电,到第二天上班才切断电源,充电时间经常超过12小时。但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公安部严令禁止的充电行为依旧存在。很多整晚充电的车主对于可能造成的火灾隐患,不以为然,觉得那些火灾都发生在别人身上。也有人觉得在小区里设置的集中充电的地方,不方便,没必要。小区内电动车三乱问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非常严重,必须从源头上进行科学管控。
二、项目目标
通过社区电动自行车统一排查和报备活动,通过智能化技术防控有效降低小区住宅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因为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
三、项目实施方案

当电动车或电动车电池进入楼栋入口时,楼道内RFID信号采集器收到电动车RFID标签信号后,自动将报警信息传递给4G视频报警主机,4G视频报警主机立即启动声光和语音报警“电动车禁止入户,请迅速推离”,前端摄像机自动开启录像模式,同时物业接警中心收到警情信息后,电脑接警软件将自动弹出现场视频进行远程确认,电脑软件将自动保存电动车入户视频,而且电脑软件会自动弹出入户电动车业主信息(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如果电动车继续上楼,保安人员可以通过电脑麦克风进行远程喊话制止,可以通知附近保安处理!
为了消除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而产生的消防安全隐患,可对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安装2.4G RFID电子标签进行技术防范。主要内容包括在楼道处安装2.4G远距离全向有源读写器,为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安装2.4G RFID电子标签。
预防电动自行车入户项目专业检测内容:
1、在楼道处安装2.4G远距离全向有源读写器若干套;
2、为所有电动自行车安装2.4G RFID电子标签;
3、安装32G SD卡WIFI报警主机、4G语音告警主机、语音播放警号若干套;
4、预防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火灾安全展板宣传活动。
四、项目达成情况
通过安装社区电动自行车电池上安装2.4G RFID电子标签,起到电动车管理及定位、车辆自动识别,最终达到预防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目的,有效降低社区电动自行车因违规入户充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等安全隐患。
1、解决电动车从小区入口进入小区不停车自动开门系统;
2、通过4G网络信号传输,安装简单方便;
3、报警自动中心视频联动解决误报问题;
4、报警中心自动弹出电动车车主信息,方便及时处理;
5、报警自动录相存储,保留证据。
五、预期成效
本项目实施后,通过专业的技术防控手段,可彻底杜绝电动车入户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有效避免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1. 为三小场所以及出租屋电动车违规入户情况进行全面技术防控,对小区电动车出入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降低因电动车入户充电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事件;
2. 该项目可以实时检测记录电动车入户情况,及时处理和报警,并通过智能化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和备案存档,助力智慧小区系统的建设,花小钱办大事;
3.普及电动车安全常识,助力社区在管理三小场所以及出租屋的服务水平以及推进智慧社区建设。